作者:稻橙文化 时间 :2022-7-5 17:50:02
戴安娜:2017年,开始学习摄影,同年获得华为手机大赛第一名;2018年,凭手机片《错过》荣获全球华人旅拍大赛手机/无人机总冠军;并成为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资深签约摄影师;2018、2019两年,她的手机作品连续两年在法国巴黎大皇宫展出。并成为华为特约摄影师;2019年,手机片《取暖》入展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2020年,《高考2020》获人民摄影《明星摄影家》称号;2020年,加入港深珠澳摄影联盟主席团成员;2021年,成为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2021年,入选《美篇》年度优秀摄影师;2022年2月,考入YANSELF《街拍中国》摄影师联盟;2022年2月,由海南海口洋浦经济开发区图书馆主办,雅昌影像协办,戴安娜在海南洋浦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大型个人摄影展;2022年6月,入选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
摄影爱好者的队伍浩浩荡荡。短短几年的时间,戴安娜的名字从不为人知,到被人熟知,甚至有人说她是“天上掉下来的摄影师”。
戴安娜热爱文学、酷爱舞蹈、以平面设计为生,后又学习时装模特,这些身份交集,化为她镜头下一个个具体的瞬间。
本期,我们走近戴安娜,聊聊她的摄影故事。
天上掉下来的摄影师
我开始摄影纯属巧合。2017年的仲夏,有一个摄影班外拍,我受邀去做人像模特。当一堆的“长枪短炮”对着我时,我也兴之所至,随手用手机拍了他们。回家做了点后期处理,便把照片发在了朋友圈,得到大量的点赞,有人说“你怎么拍得比摄影师还好”。也许别人不经意的一句鼓励之辞,便撩拨了我浓浓的摄影兴趣。
同年,华为在苏州同里举办全国手机摄影大赛,朋友建议我去看看,我就是去玩的,也没当真。上了车,才知道拍摄器材必须是华为手机。于是借了一部手机。到了同里,突遇暴雨。避雨檐下,我抬头看见对面的同里剧院,“爱同里,更爱水墨同里”——墙上的广告词让我灵感乍现:“这不就是我记忆中的江南吗?!”几经选择,终于找到了一个角度——一汪积水,倒映着同里的地标建筑,一对撑伞的情侣从镜头前飘过……
在老师指导下,我第一次投了稿,但并没抱什么希望。
过了两周,我接到组委会的电话,邀请我去同里参加获奖作品揭晓活动。我开玩笑说:“如果不是一等奖我就不去了!”工作人员说:“你必须要来,必须要来!”
到了现场,看到所有的作品都打印出来,在一楼展厅里,我一看没有我的作品,心想这是让我来做什么?这时,工作人员把我带到楼上。楼上还有一个大展厅,大厅中央一幅作品用红布盖上,像新娘披着红盖头。
我慢慢掀起“红盖头”一角。
“哇!是我的!”
“嘘——你是第一名哦!”
这个奖对我的鼓励,有点像人们第一次接触赌博,尝到甜头,就想玩下去。从此,我走进了熙熙攘攘的摄影人群。
《水墨同里》 戴安娜 | 摄
若干年后,看着这张图片,是那样的普通而不起眼,可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获得的摄影奖,也是我摄影旅途中的第一个加油站。
2018年4月,去斯里兰卡采风。有一天,我背着沉重的行李挤上一列火车,在闷热的车厢里几乎无立锥之地。我努力让自己站稳,突然看到一个年轻的女郎望向窗外,相对而来的列车上的一名男子望着女郎。我便本能地拿起手机,咔嚓,咔嚓。遗憾的是,窗台上有一个香蕉皮。火车开动,香蕉皮滑落,刹那,我再次拿起手机,定格。完美!
我取名《错过》,参加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和世界华人摄影联盟主办的第二届全球华人旅拍大赛。
第一次自己独立投稿。周选入围,月选入围——我有了期待……
11月21日,结果出来了。我的作品【错过】拔得头筹,获得了旅拍大赛手机/无人机组一等奖(仅1名)。
《错过》戴安娜 | 摄
在我去领奖的活动中,主办方告诉我:这张作品是得到了来自国内外7位专家评委一致投票通过的获奖作品。
大会评委陈小波老师点评:“这是一个摆拍都做不到的场景,作者抓拍到了车厢里,中年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对视。更重要的是,这幅手机摄影作品,成功凸显了情感的表达。除此之外,作品的色调也很好,具有恰到好处的怀旧感。”
我的另一张作品《取暖》,是手机的创意摄影。我记得拍这张片子的时候时逢过年。窗外放着烟火,我尝试着把火柴摆到阳台上,和烟火形成奇妙的错位,效果不错。我就想能不能拍个系列。于是,我收集了不同颜色、种类的火柴。每次出门,包里都会带着。
有一天,下了大雪,我走到小区院子里,在积雪中摆弄着火柴,拍得太投入了,拍完了才知道,鞋子冻在雪窝里,双腿也僵住了……
回到电脑上,折腾了一番,便投稿了。
时隔不久,在去孟加拉国采风的大巴车上,我收到一则获奖的信息,问同行的人:“伯奇杯是什么?”经过他们的介绍,才知道这是国家级的赛事。全国有九万多张作品参赛,最后入围的手机片只有三张,我的手机作品《取暖》荣幸获展。次年,在参加2020年北京国际摄影周的展览中,《取暖》这张作品,作为宣传片上了封面。此片还成为一些摄影老师授课的教学范例,在腾讯视频等平台流传。作品流传之广,出乎意料。
《取暖》戴安娜 | 摄
几年来,我从拍单片,到专题摄影。专题摄影作品《从缠足到直播带货——小脚奶奶的5G生活》《成佛之前》《生活拾趣》《孤独的城里人》《艳遇小箬村》,《浪漫法国》《人间佛影》《雨的颜色》《高考2020》《失乐园》《童年》等分别发表于《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人民摄影》《摄影世界》《旅拍网》《中国摄影网》《镜像中国》等主流媒体平台。
《从缠足到直播带货——小脚奶奶的5G生活》系列选
戴安娜 | 摄
《成佛之前》系列选 戴安娜 | 摄
《生活拾趣》系列选 戴安娜 | 摄
《孤独的城里人》系列选 戴安娜 | 摄
《艳遇小箬村》系列选 戴安娜 | 摄
《浪漫法国》系列选 戴安娜 | 摄
《人间佛影》系列选 戴安娜 | 摄
《雨的颜色》系列选 戴安娜 | 摄
《童年》系列选 戴安娜 | 摄
《失乐园》系列选 戴安娜 | 摄
摄影之前
我小的时候在武汉的舅舅家念过几年书,他特别喜欢《红楼梦》,对《红楼梦》的研究,不亚于一些红学家。《红楼梦》里面的诗,不管提到哪个章回,他马上就能拎出来,倒背如流。他自己编一个调,反复吟唱。看舅舅在家摇头晃脑地唱,我当时不懂,现在明白了,所谓的吟诗作赋,就是那样的。离开了舅舅家,舅舅要求我们的通信都要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从那时我渐渐地爱上了诗歌。
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曾有过一个诗人梦,有了梦,就想实现。80年代的文学热,也让我对文学的追求发酵了。几个诗歌爱好者相聚一堂,我们得一陋室,成立了一个名为“戴月楼”的文艺沙龙。我们住在一起,小屋很冷,但文学能燃烧着我们。谁写了一首诗,半夜里都会把其他人叫起来,读给大家听。甚至情书,也经大家过目、修改,再寄给自己的恋人。在那个碰一下就能够抖落一地的诗句的青葱年代,我们写着写着,看着自己的文稿变成了铅字,在媒体上流传,那份欢欣和激情,毫无保留地洋溢在充满胶原蛋白的脸上。后来还惊动了央媒来采访我们,让“戴月楼”镀上了磁性,吸引各方文艺人。“戴月楼”成了南京后宰门半山腰的一盏路灯,我们点亮了自己,也照亮了身边的人。
“戴月楼”的原始成员
有了诗,还要有远方。
当时“出国潮”方兴未艾。有个机会,我就去了美国,带着一箱衣服、一箱书。我在美国打拼、立足的“疯魔”按下不表。
衣食无忧之后,我的诗心又开始萌动。——不是一定再写诗,但是要有一个能像充盈自己青春的诗歌一样的寄托。
洛杉矶的一个夜晚。我路过一家舞场。那里没有震天的喧哗,只有曼妙的旋律;没有弥漫的烟雾,只有浪漫的灯光。音乐牵着我一步一步走向舞场,走进舞池。国标舞的高贵优雅、激情昂扬、缠绵性感、细腻严谨,还有男士的风度、女士的妩媚,一下子融化了我。我开始学习国标舞。习舞的第一个舞伴是日本人。他对舞蹈的执着,进一步点燃了我的热情。
像当年写诗一样,跳舞让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在家里建了一个练功房。那时无论我的脚落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一定首先去寻找那块属于自己的地板,寻找那个可以彰显自己活力与激情的舞场。
美国加州星球杯
在国标舞国际裁判授牌仪式上做同声传译
《平安是福》 戴安娜 | 摄
在我的摄影创作中,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是这张不曾获奖的,但是颇有影响力的《平安是福》。每一次打开电脑或手机,看到这张图片,我的心里都充满了说不尽的感慨。
那是在一个刺骨的初春,大街被风吹得歪歪斜斜,当我们的脖子还缩在高领绒毛里,路边蹲着的一个无臂的男孩,因为身着一件单薄的T恤而引起了我的驻足。晃动的短袖告诉我,他是一位无臂人。我蹲下,找到他的收款码,给他打了一些钱。他说:姐姐,我不能白拿你的钱,我送你一幅字吧。我开始用镜头记录了他用仅有的半个手臂和牙齿,为我磨墨写下了《平安是福》,盖印落款的过程。
我的照片发表后,在圈内引起很大的反响。香港的中国旅游图片社(我是旗下的资深签约摄影师)立刻全网转发。之后,有空的时候,我便会陪他上街吆喝,摆摊写字……再之后,我也成了他“知心的姐姐”。
这就是一个生活的弱势者,自食其力,带给我们的正能量。
《盼归》 戴安娜 | 摄
《盼归》这张作品是我在2019年去江苏海门参加一个颁奖典礼,当地摄协领导陪同我们采风时拍摄的。早上曾经路过这条巷子,丰子恺的壁画给我留下印象。傍晚时分回酒店途中,发现巷子里还有光,我便和同行的一位台湾摄影家老师说,“我们再溜达一圈吧”。这时一位奶奶的面铺到了打烊时分,92岁高龄的奶奶正在等待家人替她上门板、关店。结合背景的壁画,我定格下这个画面。
当时我命名为《盼归》,交给当地摄协。当晚,中国新闻图片社就用了这张图片。
此片,后来获得很多奖项,其中包括获得2021年人与环境摄影大赛精品奖。
2020,疫情下的高考,牵涉每个考生的家庭。牵动整个社会的神经。也牵转了我的镜头。
三天,我徘徊在不同的考场之外;三天,我穿梭在众多的考生之间;三天,我游走在等待的家长群里。我用镜头寻找着每一份感动,只想拍出有温度的照片,记录疫情下特别的高考。
高考三天,我陪“烤”了三天,最后“烤”出了一炉热乎乎的照片。
那一年的高考,我也好像被“烤”火了——《人民摄影》报“明星摄影家”专栏7月18日将我和我的摄影专题《高考2020》隆重推出,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和共鸣。
《高考2020》系列选 戴安娜 | 摄
从此,高考成了我长期跟踪的专题。
2022年高考刚结束不久,我也拍了高考系列。为了跟以往的系列以及其它摄影师的作品区分开,这次我选择用颜色来呈现。因为考生和家长每天穿的衣服不一样,第一天穿红的,第二天穿绿的,第三天穿黄的,都有讲究。我每天拍不同的人文颜色。高考结束后,香港的《中国旅游出版社》就在全网刊发了我的高考专题摄影【2022高考的色调】。
《2022高考的色调》系列选 戴安娜 | 摄
《从缠足到直播——开启5G生活的小脚奶奶》这个专题摄影,也是我众多的专题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
“缠足的女人很多,并持续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也可以说几乎是全民,这都是过去时了。而真正去拍摄这一题材的摄影师自古到今,少之又少。美籍华裔摄影师戴安娜,就是一位能拍出小脚女人精气神的女性摄影家。”——这是著名人文摄影家,曾因拍小脚女人而扬名天下的秦军校先生,看到我的专题后的评价。
2020年10月,我独自来到河北涉县王金庄,采访了那里唯一仅有的、健康无恙的小脚奶奶曹恋沙。她也是中国现存为数不多的,最年轻的小脚老人。过往小脚奶奶身边的摄影师很多。很多人到此一拍,匆匆而去。而我与她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记录了她的生活片段。一个从旧时代走过来的小脚老人,生活在贫困朴实的山村,除了农活以外,她则以手工缝制赚取一些零花钱,以维持生计。
在王金庄,我落脚的铁皮屋的楼下,有一个大学生回乡兴农的直播带货点,我们商量了请出曹奶奶登上直播台。奶奶在镜头面前毫无陌生感,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带来了很多的流量和销售量。
由于正赶上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的趋势,专题片子发出后,新华社旗下的《摄影世界》,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等平台立刻联系到我,并很快在全球,全网隆重推出。这个专题甚至让王金庄的直播带货的产品一下子脱销了,这也是我最初没有想到的。
当高科技5G时代的冲击力,波及到这个山村,小脚奶奶赶上了新时代的潮流,她跨出家门,走进网络,面对世界,直播带货。这是一种穿越,更是一个绝无仅有的亮点。
《从缠足到直播——开启5G生活的小脚奶奶》系列选
戴安娜 | 摄
《从缠足到直播——开启5G生活的小脚奶奶》系列选
戴安娜 | 摄
《从缠足到直播——开启5G生活的小脚奶奶》系列选
戴安娜 | 摄
《成佛之前》,是我筹备计划,拍摄时间最长的一个专辑。苏州城40公里外的冲山工艺佛雕村,深入太湖的一个半岛上,随处可见一块木头雕刻成像的过程。庙堂中一座座佛像,凝聚着冲山匠人的精心匠心。
当佛像雕刻作品还没有走进殿宇的时候,它也许只是一块木头,或者只是一件工艺品。而所造之像,好些还没机缘完整呈现,便被废弃,随处堆放,与村落自然一体,也成就了此处的独特风景。
四年多前,我刚刚学会拿起相机,便来过一次佛雕村。看到一块块木头成为佛像之前,历经无数次开凿磨雕,内心的震撼,一直在心里延续着……
2021年,我再次来到佛雕村,用我的镜头,记录下这一个个状态,一个个场景,一个个故事。这,算了却了心里那一份意犹未尽的震撼。
《成佛之前》系列选 戴安娜 | 摄
《成佛之前》系列选 戴安娜 | 摄
《成佛之前》系列选 戴安娜 | 摄
《成佛之前》系列选 戴安娜 | 摄
一块整木变身成佛,历经磨难。一个人的成功,难道不是?
但是……
不是每一块木头,历经雕凿后都能成佛,不是每一个人,努力拼搏后都能成功。这,就是现实。
人在造佛,佛在塑人,以人性觉悟佛性,用佛性滋养人性。
一万小时定律
戴安娜 2020年1月 孟加拉国留影
“⼀万⼩时定律”。美国作家马尔科姆·葛拉威尔在《异数》⼀书中指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他将此称为“⼀万小时定律”。
我非常认可10000小时定律,我觉得时间就是这样,你在哪里撒下种子,就在哪里开出花朵。
我曾经听过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春药。如果一个人平均每天花费10多个小时的功夫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那一定是想把自己逼上职业的路。我想,我不是。我只是兴趣一直在驾驭着我。
我摄影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是为摄影付出的时间很多。
前些时,有朋友送来一朵“绿联云”,我要将所有的图片上传储存。OMG,这时才发现,四年多拍了28万多张图片,静静地躲在我家的犄角旮旯。刨去采风的时间,每天平均10多个小时和电脑难分难舍,我应该超过10000小时了。时间够了,但依旧平凡。但是,在这10000多个小时中,我享受了兴趣给我带来的激情和快乐,让流淌的时间,积淀了很多的回忆和一些有价值的图片。
有一媒体在报道我的时候,曾经用《怒放的生命》的标题来形容我,说我有用不完的精力。其实是兴趣还在,还有向往的方向,精力就在。朋友说,我的世界都在我的取景器里。是的,躲开身边的纷纷扰扰,尘埃迷茫,生活简单了,镜头就干净了。
2022年2月,戴安娜大型个人摄影展,在海南洋浦举办
2022年2月,戴安娜大型个人摄影展,在海南洋浦举办
亚当斯说,摄影就是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
前不久,我自驾来到甘孜黑石城,面对白雪皑皑的贡嘎雪山,我突然觉得,一个人,在天地之间,可以有多渺小,就可以多伟大;可以有多短暂,就可以有多永恒。渺小与伟大,短暂与永恒,就是人内心的选择。
等疫情结束后,等这个世界正常运转了,我的脚还会在路上,我的镜头还会在手中,我会慢慢地记录这个世界我能到达的角落,希望有你与我同行。
戴安娜2022年5月 贡嘎雪山 留影